不要用簡寫
指的是選項、指令名稱的簡寫,例如:
function!
→ fun!
setlocal textwidth=78
→ setl tw=78
execute "normal! dd"
→ exe "norm! dd"
例子可能不夠極端(還是看得懂),但是已經失去字面上的意思(最簡單的可讀)了。
此外還有一致性的問題,完全一樣的意思卻不能預期用哪個敘述。
例如想找函數定義,直接搜尋 func!
卻找不到 function!
,問題是什麼?
其實不必問了,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問題。
總之除非有足夠理由(例如故意用 fun!
定義比較 funny 的函數),還是一律用完整寫法吧。
在 modeline 寫明縮排規則
縮排和可讀性的關係是,縮排亂掉的時候會很難讀。
首先要訂好自己的縮排規範,用空白還是 Tab、要空幾格,然後確實遵守。
再來要了解每個人的規則會不一樣:
- 你用 Tab 排好的版,別人打開還是可能亂掉。
- 別人編輯你的 script 後,可能也塞了不一致的縮排字元進去。
減輕問題的方式是在每個檔案加上 modeline:
例如一律用空白,確保排版不會被 Tab 弄亂
" vim: expandtab softtabstop=2 shiftwidth=2
如果還是偏好 Tab(也許為了減少字數)
" vim: noexpandtab tabstop=8 shiftwidth=8
附上我的基本 modeline 如下(寫在檔案最後一行)
用 marker 手動折疊程式碼,建立 section
在註解中使用 marker(預設是 {{{
和 }}}
)整理程式碼是很普遍的作法,
script 稍大時幾乎都會用上,否則會覺得難爬。
對以下常見的 folding:
-
多個有關的函數,可以歸納為一個 section(註:和 Vim motion 的 section 無關),但是沒什麼好方法表示,於是加上註解「以下這段是做 XXX」,然後在結束的地方寫「XXX 做完了」。這整段就適合當作一個 fold
-
讓多次出現的語法單位(通常就是函數)可以各自折疊
規範一個通用的格式。
以下是我的例子。
從 Utils: 開始是一個叫做 Utils 的 section,用大寫字和冒號形成一個 vimCommentTitle(來自預設的 syntax 上色),又更顯目一點。
Utils:
function! s:save_reg(name)
let s:save_reg = [getreg(a:name), getregtype(a:name)]
endfunction
function! s:restore_reg(name)
if exists('s:save_reg')
call setreg(a:name, s:save_reg[0], s:save_reg[1])
endif
endfunction
折起來(一層)後,擷圖如下
增加空行,分隔程式區塊
-
函數之間,空 2 行。
因為函數中本來就經常會空 1 行,所以要空超過 1 行才清楚。
-
section 之間,空 2 行。
這裡 2 行就夠了,因為 marker(在註解中)和程式之間也有空行,所以不算註解的話,實際上 section 之間會空 6 行。
全部縮起來(zM)時,看見所有 section
打開一個 section,看見所有 function
抱歉擷圖是舊程式,函數之間只空 1 行,應該空 2 行……
各個 function 之間空兩行
各個 section 之間空兩行,實際程式空了 6 行
手動 fold 有很多層的時候,我曾經把深層的程式加一級縮排:
let maplocalleader = ","
noremap <Leader><LocalLeader> <LocalLeader>
noremap <expr> <Space> repeat('<ScrollWheelDown>', 2)
看起來似乎更清楚,但這個超過註解該做的事了。
理想上要專注於程式本身的表達能力才對。
串接多個項目時,拆成多行
寫下 aaa, bbb, ccc, ...
這樣的敘述時,除非真的很簡單,否則不要擠在同一行,難讀又難改。
- 參數很多時
- 定義複雜的 List (Array) 或 Dictionary (Hash) 時
請用 backslash (\
) 拆開。
call setline(
\ a:before.line,
\ substitute(
\ getline(a:before.line),
\ '\%' . a:before.col . 'c' . s:escape_pattern(a:before.text),
\ s:escape_sub_expr(a:after.text),
\ ''
\ )
\ )
這裡的縮排比較詭異,不是由 indent 選項而是由一個變數控制,見 ft-vim-indent,預設是 shiftwidth 的三倍。
let g:vim_indent_cont = &shiftwidth * 3
我沒有設這個變數,backslash 之後的縮排也是手動做的,規則是至少空一格,其餘每一層就縮一級。
單純是「採用預設值」這個考量。
適當使用 Dictionary (hash) 進行參數操作
可以考慮多用 hash(Vim 裡面叫 Dictionary)作為函數的參數,例如原本是:
function Img(src, alt, size, class)
或接受任意個參數的
function Img(src, alt, size, ...)
都可以改成
function Img(src, options)
就不必記參數的順序,或再解析 a:0、a:1(額外的參數會被轉成 a:N)了。
存取 options 的時候,盡量用點(.
)取代方括號([]
),
例如 options.size
就比 options['size']
簡單明瞭。
不過因為 Vim script 的特性,也有一些像陷阱的東西。
例如取值的時候要用 get(options, 'size')
比較安全,沒有 'size' 這個 key 的時候才會回 0
,而不是報錯。
還有在 value 不是 Number 時,直接 if get(options, 'key')
會有型別轉換的細節要注意,
通常會加一道 if type(get(options, 'key')) == type(xxx)
檢查,比較麻煩。
其他相關但未規範的部分
-
單行的長度
要填滿整行的話,會用 textwidth=78,和 Vim doc 一樣。
但是程式內文就不必了,因為怕太長其實是硬體問題,我認為不用管它,也解決不了它。
-
變數命名
Vim 對變數名稱有一些意見,例如 user function 第一個字要大寫,大小寫變數存進 session 時的規則也不同。
原則上使用 underscore_names 安全又簡單,可惜有時候必須大寫,還是會破例。
具體用字則是愈短、愈直接愈好,scope、autoload 和 Dictionary 可以善加利用,
例如 s:width
、su#do()
、contribute.till_die
。
-
key mapping 的記法
原則是和 Vim doc 一致,也就是用 <C-X> 而不用 <C-x>。
不過這樣會失去大小寫的區別。
-
Magic 的 regexp
Vim 的 regexp pattern 對哪些字元有特殊意義(需要跳脫)和別家解釋不太一樣,
在 pattern 前加上 \v \m \M \V 又有不同解讀,
在 plugin 或一些內建 function 裡還會一律視為 \m。
這個因應情境有很多變數,所以目前也沒有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