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1-20: 加入最新統計數字(2024 年),零撲殺後首度下降
先放縮圖,再放互動圖表。
下表是用 ECharts 做的,附公開網址歡迎轉載,附原始碼參考。可以用右上角的 按鈕只看 2004 以後資料,避開第一年 666 破格高;按 則是從 2014 開始,剛好是近十年的狀況。
原始資料來自農業部「全國遊蕩犬隻估計數量調查」等,摘要如下
民國 | 年分 | 遊蕩犬數 | 收容 | 認領 | 認領率 | 人道處理 | 處理率 | 所內死亡 | 所內率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88 | 1999 | 666,594 | 78,686 | 5,881 | 7.47% | 70,231 | 89.25% | ||
89 | 2000 | 65,636 | 9,700 | 14.78% | 48,043 | 73.20% | |||
90 | 2001 | 63,114 | 10,553 | 16.72% | 37,952 | 60.13% | |||
91 | 2002 | 67,025 | 12,179 | 18.17% | 42,223 | 63.00% | |||
92 | 2003 | 78,716 | 15,816 | 20.09% | 53,652 | 68.16% | |||
93 | 2004 | 179,460 | 85,512 | 15,347 | 17.95% | 60,249 | 70.46% | ||
94 | 2005 | 93,212 | 14,244 | 15.28% | 68,002 | 72.95% | |||
95 | 2006 | 109,394 | 16,391 | 14.98% | 82,887 | 75.77% | |||
96 | 2007 | 124,445 | 19,348 | 15.55% | 92,107 | 74.01% | |||
97 | 2008 | 120,337 | 16,573 | 13.77% | 84,854 | 70.51% | |||
98 | 2009 | 84,891 | 127,703 | 17,536 | 13.73% | 93,342 | 73.09% | ||
99 | 2010 | 117,676 | 20,657 | 17.55% | 74,422 | 63.24% | |||
100 | 2011 | 112,206 | 22,741 | 20.27% | 64,922 | 57.86% | |||
101 | 2012 | 111,029 | 31,684 | 28.54% | 55,398 | 49.90% | |||
102 | 2013 | 113,041 | 46,160 | 40.83% | 45,672 | 40.40% | |||
103 | 2014 | 94,741 | 54,743 | 57.78% | 25,057 | 26.45% | 12,653 | 13.36% | |
104 | 2015 | 128,473 | 79,251 | 55,694 | 70.28% | 10,892 | 13.74% | 8,636 | 10.90% |
105 | 2016 | 64,276 | 48,119 | 74.86% | 7,960 | 12.38% | 6,026 | 9.38% | |
106 | 2017 | 43,438 | 35,835 | 82.50% | 763 | 1.76% | 3,677 | 8.46% | |
107 | 2018 | 146,773 | 39,626 | 27,237 | 68.74% | 174 | 0.44% | 2,543 | 6.42% |
108 | 2019 | 48,164 | 30,501 | 63.33% | 153 | 0.32% | 3307 | 6.87% | |
109 | 2020 | 155,869 | 46,830 | 26,751 | 57.12% | 91 | 0.19% | 2536 | 5.42% |
110 | 2021 | 32,388 | 22,286 | 68.81% | 82 | 0.25% | 2,127 | 6.57% | |
111 | 2022 | 159,697 | 32,600 | 21,360 | 65.52% | 136 | 0.42% | 2,405 | 7.38% |
112 | 2023 | 32,646 | 19,537 | 59.85% | 469 | 1.44% | 2,039 | 6.25% | |
114 | 2024 | 141,584 | 28,011 | 18,294 | 65.31% | 362 | 1.29% | 1,896 | 6.77% |
也放一份完整試算表(含家犬數等資料)在 google docs 方便存取,歡迎給建議。
目錄
統計方式不固定,拉低參考性
2015 前後數字要分開看
浪犬數量原本是每五年統計一次,然而 2015 大改統計方式,且變成兩年做一次。 參考 2017 監察院調查報告 106 財調 0006(簡稚澄事件相關),雖然當年調查流浪狗顯著增加(1.5 倍),但是
依據農委會查復表示,各次調查流浪狗數(103年明確定義用詞為遊蕩街狗)為根據抽樣統計之估計值,非絕對值,四次調查均依照世界衛生組織(WHO,1993)出版之方法進行,前三次調查範圍以住宅區為採樣標的,每直轄市、縣(市)政府平均分配3個採樣點(除嘉義市為2個採樣點)進行,103至104年調查則修改擴大採樣範圍,除原有住宅區外,另增加市場、公園、商業區、工業區及農業區,以六大地理特徵為採樣範圍,並改以人口數量比例進行區域採樣數分配,調查犬隻明確定義以「遊蕩街狗 (Roaming street dog)」,另獨立群聚山區與人類日常生活較少發生關係之狗群,按上述「狗族群管理指南」之分類係列屬野犬(feral dogs),不屬調查對象及範圍
所以數字不能直接和過去比較,很難說狗增減多少。
2022 年監察院調查報告(111 財調 0025 - 田秋堇)也有批評:
農委會對於遊蕩犬隻數量所採用的調查設計及方法屢次更改,致所得之數據尚難以為政策與管理參酌之依據
其中提到除了前述 2015 變更,2018 零撲殺後的首次調查也有改設計,2020 起則改由成大統計系執行。
可以進去看農委會解釋,2020 之前確實一再調整,目的是更貼近真實或更省資源。
統計範圍不含野犬
(此處野犬是指 feral dog,不依賴人類主動提供的食物和其他資源。同一隻狗可能從遊蕩變成野犬,並非天生的屬性)
無論新舊方法都要留意一下範圍,前三次統計是委託台大獸醫系費昌勇教授調查「家犬和流浪犬」數量,流浪犬是用實際田野拍照調查,偏遠地區、山區不調查。 另外放養或有人固定餵養似乎也不算:(2009/8/11 聯合報)
北縣動物疾病防治所長蔡宗益說,費教授調查的流浪狗以街廓為範圍,不過送交收容所、被戴上頸圈及有人定點餵養的狗,並未納入流浪狗計算。
2015 後的統計仍排除野犬,其實台灣一般所見並不是野犬族群,都是有人餵的,而根據自動相機調查研究報告,遊蕩犬貓已大量入侵中海拔山林(原始林等),數量可參考報告內容(整體變化不顯著)。
零撲殺後數量不減反增
數字確實逐年上升。
動保團體、媒體、政府等方面大致都承認數量增加。 以下舉出相對反面的看法:
第一年的情況,農委會在 106 財調 0032(動保政策檢討)中解釋若用舊的模式,全國數量其實是減少的:
另於該次調查中,若以前3次調查相同區位(住宅區樣本)為條件下所推估之全國遊蕩街狗數則為73,115隻,較98年度(84,891頭)減少約13.8%
2021 年農委會自評 6.19% (9,096隻) 是微幅增加,統計上無顯著差距,政策應有發揮抑制遊蕩犬族群大量擴增效果。
另一角度是城鄉差距,資源充足的縣市比較有條件減量。 例如台南市 2015 就已經零撲殺,也有減量成績; 執行絕育的民間團體也有提出減量數字,例如相信動物年報顯示(北北基桃)收容所幼犬入所數逐年下降。
撲殺沒有用,TNR 沒有用,動保政策影響有限
「零撲殺」是一個分隔線,2015 年二月公告,緩衝兩年,2017 年正式實施。 有些人會說那之前都沒解決問題,可見「撲殺」沒有用; 也有人說那之後數量也繼續增加,可見 TNR 沒有用。
早就沒有類似綠鬣蜥處理的獵殺
首先釐清「零撲殺」其實講的是以控制數量為由的「收容所宰殺」,和一般處理危害物種的方式不同。
台灣在日治時期、戒嚴時期有實施過殘忍撲殺(含毒殺、當街殺),是成功控制狂犬病的手段之一。
但以農業部統計數字討論的「撲殺」,和這些撲殺完全不同。
任何減量工具,強度不夠都沒有用
對抗生物的難關是繁殖,只要減量抵不過繁殖,就是白費力氣。
宰殺其實是消化收容所內的狗,那怎麼能減量?其實又回到「捕犬」入所的強度上。
在第一期統計的前一年公布了《動保法》,人們早已意識到「殘忍捕犬」問題而對捕捉有敵意,80 年代(民國 7x 年)縣市政府就表示捕犬效率追不上繁殖,且多半只能抓到乖乖狗; 1998 台北市就宣告不主動捕犬; 2010 農委會表示流浪狗總數已達「可與人類共存」水準,政策傾向「不主動捕捉」。
以上雖不見得有立刻落實,但其實「捕犬」強度早就非常低,可想而知只要有母犬在外,數量很快就恢復,TNR 也一樣,即使換掉後續處置「以結紮代替撲殺」也不會改善。
零撲殺後的末端政策就是走向絕育回置,但卡在實際執行能量,問題一直是強度不夠,而不是單一工具「沒有用」。
重大政策、事件對數量影響有限
列出一些「感覺」會有影響的事件:
- 2008-01-16 動保法明定捕捉動物不可使用殘忍方式
- 2010-01-27 動保法修法,安樂死倒數 7 天改為 12 天(十二夜)、業者必須先植晶片才可買賣
- 2013-11-29 十二夜 電影上映
- 2015-02-04 宣告零撲殺(緩衝期兩年)、寵物強制植晶片與絕育
- 2016 四月發生嘉義收容所運狗集體熱死、五月發生簡稚澄死諫事件
- 2017-02-01 零撲殺政策上路
- 2019-07-18 農委會督促縣市政府加速管控遊蕩犬熱區「遊蕩犬管控精進策略」啟動
觀察圖表,數字轉折發生在 2009、2013 和 2015,但都是收容所相關數字,尤其零撲殺後「人道處理」真的就趨近於零; 至於遊蕩犬總數,即使拉長眼光來看,也只是緩緩上升而沒有特殊變化。
解讀:食物來源的重要性
在政策施行不力的狀況下,流浪狗數量到底受什麼影響?
首波跳樓可能是綜合因素,加上官方、民間剛開始長知識的新手紅利
1999 ~ 2006 的大幅下降,或許可參考家犬數量持續下降,另類寵物成為新歡(農業部全球資訊網)。
費昌勇教授相關 2005 報導:
該報告指出流浪狗減少的原因,應與全國總狗數快速下降、民眾飼養寵物觀念改變、鼓勵犬隻絕育及適度持續捕捉有關
2006 報導:(台北市)
截至去年底,全市家犬總數約是14萬2,800隻,比去年少了2萬隻左右;養狗戶比率也降至12%,創下七年來最低。
研究顯示,飼主對是否養寵物會更加慎重,更有責任感,對寵物更尊重,是家犬數持續下降的主因。 也可從92年至94年家犬的平均年齡從4.6、5.4、6.5歲可得到佐證。
之後的減量主因是食源
捕犬時代,2009 台北縣人口成長,五年間流浪狗數量卻下降 85%,農業局長表示主因是垃圾不落地、減少食源所致。 同前述報導 2009/8/11 聯合報
農業局長蔡光榮說,狗口應與人口成長呈等比,北縣街頭流浪狗持續減少,主因是縣府結合鄉鎮市推動垃圾不落地,減少流浪狗食源,加上持續宣導絕育、認養代替購買、捕捉收容等多管齊下策略奏效。
註:垃圾不落地最早 1994 年七月就在台北縣永和市實施,台北市則在 1998 年開始。
動保法時代,監察院 2017 調查認為數量下降並非政策使然,而是因環境食源減少所致。 同前 106 財調 0032:
遊蕩街狗儼然成為公共安全之隱憂,其數量調查結果雖有降低趨勢,惟其多係因環境食源減少所致,政策作為影響有限,其絕育率雖逐年緩步提升,但相對於犬隻繁殖速率則難收實質效益,淪為數字表象並招致公帑虛擲之訾議,農委會就遊蕩街狗管理作為顯欠積極,洵有未當。
其中監察院的判斷有參考農委會說法:
影響遊蕩街狗族群控制因素甚多,如環境、食源、民眾養犬態度、政府管控資源多寡、民間參與及支持程度等,族群數量主要限制因素為食物,且不是採行任何單一政策即可達流浪犬族群控制效果,該會進一步表示,犬隻族群數量主要限制因素為食物。
以及學者說法:
再據本院諮詢學者提供資料:「流浪動物數目是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(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,簡稱OIE)陸生動物法規所述之承載力原理 (carrying capacity)控制,該原理是說:在任何一個區域流浪動物之數目是由當地野外之食物量決定。農委會調查發現流浪狗總數逐年降低,主因是養豬廚餘回收,造成社區流浪動物食物減少以致大批餓死所致(承載力降低)。故若要降低流浪動物,只要繼續加強收集廚餘,不使之流入社區,流浪動物總數將會繼續下降。但這種『 餓死』 政策殘忍,應從上游之家狗絕育做起。」
零撲殺時代,各種末端措施也離不開食源。
(2019) 台灣流浪動物救援協會理事長阮苓綝,在公視 我們的島 #幫浪浪找工作:「會原放的地方就是有人餵養,才會原放,不可能原放到沒有人的地方」
我們所謂的結紮原放是
牠從哪裡抓的,就哪裡放回去,因為有人在那裡餵養
(2021) 相信動物六年年報「山上沒有一堆狗」,說明狗依附人的事實:
破除迷思 ① 山上沒有一堆狗
一般人容易想像山上有很多野狗,但實際上,深山裡人煙稀少的地方,狗也少。如:烏來、石碇、坪林深山。
(2023) 十二夜導演 Raye 表示狗是強制共生的動物,大意沒有人就不會有狗。《十二夜2》映後座談 導演:製造與解決問題的都是人類:
「沒有人煙的地方,就沒有狗。」導演Raye談論到,狗是一種強制共生性的動物,只要看到了一隻流浪狗,就代表附近一定有人類活動,而受到餵食與親近的流浪狗也早就失去了在大自然獨立生存的能力。
食源從何而來?是不可改變的嗎?減量工作必須依賴固定食源嗎?
可能因「餓死」概念讓社會不太敢談這個問題,或刻意先不面對,但這是逃避核心問題的行為。 如果台灣現狀就是做不好源頭管理,也消不了末端堆積,或從台灣擴大到一切「人類管領強度不夠」的地方,流浪其實就是食源的反映。
資料來源詳情
- 遊蕩犬數目來自農業部「動物保護資訊網」調查,但不知為何沒有 88 年資料,所以只好參考農業部歷來的公開引用,例如 89 年 2 月改善流浪犬處理措施、89 年 8 月寵物業管理辦法之制定與推動。
- 家犬數目也來自動保資訊網,在同網頁的「家犬、家貓數量調查」子分頁。
-
收容所相關數字(收容、人道處理等)也來自動保資訊網,在公立動物收容所統計,有公布 97 ~ 113 年資料。
97 年之前的資料找不到,所以先用 2020 年台灣之心 HOTAC「台灣的流浪犬貓從何而來?」整理的數字,其資料來源為「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-統計年報」。
此外動社的「從生命到垃圾」網站也有 2009 整理的資料,應該是多年電訪、田調取得的,數字略有不同。 目前網站連不上,但稍作考古應該是在『施政及「全台流浪犬、貓留置收容狀況」調查分析報告』的附錄:動物保護法 12 年 台灣流浪犬貓 捕捉、收容、留置調查報告「摘要」。 - 收容所資料「比率」部分是用實際計算的值,而不是直接用官方文件中的數字,因為經過比對,兩邊只差在四捨五入,有幾年人道處理會變成 0,所以選擇用計算值以減少失真。
-
未採用,但犬隻數量有另一版稍微不同的數字,出自監察院 106 財調 0032 中的農委會調查「推估數」:
- 88 年,全國流浪犬總數為 61 萬 3,959 隻,平均 2.79 隻/百人 - 93 年,全國流浪犬總數為 12 萬 0,476 隻,平均 0.53 隻/百人 - 98 年,全國流浪犬總數為 8 萬 6,244 隻,平均 0.37 隻/百人 - 103 至 104 年間,街狗數為 12 萬 8,472 隻,平均 0.548 隻/百人(擴大採樣範圍)
- 2022 的遊蕩犬數,在 2023 年五月曾經傳出「18 萬」的數字,是來自農委會在立法院 5/10 會議中提及,剛做完的去年統計數字,但隨後 5/12 農委會正式發新聞稿時,就修正為新的數字了。
- 「人口數」和「每百人犬隻數」是取犬隻相關調查內容附的資料,其實和戶政司的人口統計有些落差,這邊暫時沒有嘗試校正。
有 0 個意見
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