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動物 3 月電子報公布了《相信動物2024工作成果報告》, 其中揭露新北市重啟「數狗」的結果,數量下降了 45.9%,總算確認了七年後,狗並沒有「生回來」。 然而同為「守成」區域的基隆市,在農業部統計中 2024 比前次數量增加了 98%,為全台增幅最高,且已經連續三次上升。
農業部的「新北市」數量,並標上相信動物在各縣市行動的期間:
守成區的持續監測,難以全面實踐
新北市絕育行動期間是 2017~2020,之後就定義為「守成」區域,需要持續監測。去年年會中提到北北基桃每個月仍結紮 148 隻,比起行動期間 295 隻,其實還是很多,也促成重啟數狗的計畫。
基隆市行動期間是 2016~2017,且當時市府很配合,被認為是第一個最完整實行計畫的經驗。
基隆比起新北要小得多(面積差 15 倍,人口差 11 倍),農業部的統計也不盡準確,但如果接受基隆市數量增加的事實,那表示靠守成區的志工並不能控制住數量。
如果數量增加仍算是守成,那表示不會清零。 如果絕育率 85% 還會增加,那表示需要別的工具。
真正準確的數狗,是由居民記錄每一隻個體
大範圍數狗都是統計而非實數,也受取樣時機、運氣的影響,例如拍照時段和愛媽餵食重疊,那數字就會顯現。
將統計交給民團或政府,力量總是有限的,關心遊蕩問題的人,應該由自己周遭地方開始,詳細記錄每一隻個體的出沒,以此為依據推動減量,才是最實際的行動。
新北的減量,並非只是相信動物的功勞
相信動物進入新北前,絕育率已經估計是 59.6%,最後提升到 86.8%。
農業部的熱區政策,新北市將全區都定義為熱區,兩年間「疏導餵食」成效為 155/175、215(人),屬於高的。
我就住在新北市,社區在守成時期仍每年有幼犬出生,直到我進行高強度反餵食,才在:
- 2023 年 3 月:最後一批幼犬出生
- 2023 年 9 月:主餵食者疏導成功
- 2023 年 11 月:母犬絕育率 100%(是相信動物幫忙的)
- 2024 年 11 月:次餵食者頻率大降,幾乎停止
- 2025 年 2 月:清零!終結流浪
相信動物主張的「禁餵不可能實行」、疏導餵食「從來沒有成功過」其實是盲點, 所有人類介入手段都有用,因地制宜都有機會運作,因噎廢食的話連絕育也可以說是違反人性。
一個地區人民對遊蕩犬的忍受程度越低,那個地區的族群控制就越好,最終動物福利也越好。
比起科學真理,動保觀念或人性才是變動最快的,不要再停在「以絕育代替撲殺」這種過時觀念了,早就沒有撲殺了,繼續思考,迎接新的典範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