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開報導者 The Reporter 的文章,有時會發現鍵盤 PageDown 不能滾動捲軸,毫無反應。
Chrome 的話 PageDown 可以用,但 Home End 還是壞的。
寫了一支 user script 自救,放在 Greasy Fork → 報導者優蛇 (twreporter-user) / 原始碼也有放在 GitHub
首頁
點開報導者 The Reporter 的文章,有時會發現鍵盤 PageDown 不能滾動捲軸,毫無反應。
Chrome 的話 PageDown 可以用,但 Home End 還是壞的。
寫了一支 user script 自救,放在 Greasy Fork → 報導者優蛇 (twreporter-user) / 原始碼也有放在 GitHub
起因是網站頂端搜尋列 (Search Bar) 輸入框有 autoFocus
設定,網頁技術用
React,輸入框錨上去後會搶走 focus,而瀏覽器行為會讓捲軸跟上,這是為什麼會捲到頂端。
又因為 focus 在輸入框,所以敲鍵盤也都被它吃掉,加上輸入框在畫面上還看不見,就變成鍵盤不理人的情形。
React 的 autoFocus
不同於標準
autofocus
屬性,DOM 裡面看不到,React 會自己模擬那個行為(你也不想每次 re-render 都 autofocus 吧)。
治本的方法是不要用 autoFocus
,我有開一個
PR,但還未被處理。
補一下表態,報導者很多專題網頁都做超棒,也擁抱開源,契合組織理念,以開發者觀點我高度推崇。
理想當然希望人人為自己行為負責,農業部也贊成宣導餵食的法律責任。
但回到一般常識,餵食樣態百百種,具體來說怎樣才能證明「流浪狗」是被告「飼養」,沒那麼單純。
以「餵食 流浪」搜尋裁判書系統,轉貼記錄在法規 - Feeders,主要收集刑法過失傷害/致死和社維法、民法部分,將成立/不成立分別列出。
註:並非收集全部案件,而是依我個人選擇,沒有一定標準。以過失傷害為例目前取了 31 筆成立,12 筆不成立。
(註:我沒有法學專業,單純自己收集資料)
最後也附上 3/11 農業部發文給地方政府,整理 2014 ~ 2024 餵食造成的民事賠償和過失傷害共 18 案。 苗栗縣動保處有將公文放上網:《農護字第 1140072089 號》及《餵食認定為飼主判決分析》。
文內的歸納為:
不能說偏頗,但我看這樣整理,反而有宣傳「任意餵食無罪」只要不做下面三項就沒事的感覺,並不是這樣的。
台大法律學院教授林明鏘(民間版動保法草案關鍵促成者)著作《臺灣動物法》中,也有收集 2001 ~ 2016 的法院裁判,論述飼主定義,也對流浪動物的責任歸屬提出見解(2016 初版記於第 264 頁,2020 二版 325 頁,看法未改變)。
一般餵食流浪貓狗並不違法,只能用《廢清法》取締(特殊場合有其他法源,例如森林、公園等,先不談)。
最主要的依據是 27 條第 2 款「污染地面、池溏、水溝、牆壁、樑柱、電桿、樹木、道路、橋樑或其他土地定著物」。
在司法院裁判書系統找相關案例,可能因為是行政罰,所以結果不多,轉貼記錄在法規 - Feeders #廢清法 27-2。
歸納四點:
亂灑飼料、廚餘固然算,但放個碗就難說了,判例中都沒有使用容器。
相關行政函釋:環署廢字第 1040041373 號函。
這個有明確見解,污染行為屬「舉動犯」而非「結果犯」,只要撒下去就成立,吃不吃、收不收都沒影響。
而且法律沒有所謂乾淨餵食,起初推動乾淨餵養的訴求也不是乾淨,而是減少衝突。
第 27 條要在「指定清除地區」才適用。
但其實影響不大,因為實際會亂餵的地方通常都符合。
要留意的是私人領域(例如家裡)無法管,公設、騎樓不肯定,以及私人土地的清除責任在地主而非餵食者(可檢舉,但可能罰到別人)。
這些判決是有上訴才查得到,結果多半是公務人員當場取締,而不是「一般民眾」檢舉成案的例子。
就我的經驗,民眾蒐證是蠻困難的,稽查人員也這麼說,這部分就事在人為了。
(這張照片重複放,只是為了當縮圖)
今晚是正式施行零撲殺(廢除十二夜)的第 3001 夜。
廢除十二夜會有什麼不良衝擊,當年大家早就知道了,農委會講過,立法院辯論過。 過去從 3 天、7 天再延長到 12 天已經造成很大壓力,怎麼改成 0 就可以? 公立收容所的限期宰殺,先進國家都還有,台灣憑什麼能做到?
平衡來說,當年廢除確實有正當性,主要是二十多年來的捕犬亂象,收容所、留置所的無力管理,形成無謂虐待與殘害生命的狀況。 民間高漲的動保意識,寧可放狗流浪,寧可犧牲自己人身財產,甚至犧牲他人,也不要劣質的十二夜。
政府決定先禁止,希望改善收容動物生命品質,藉由配套措施控制數量。用激烈手段促成扭轉,不能說完全無理。
然而零撲殺是長期目標,只用一道法令達成的則是假象。
施行後幾年的遊蕩犬數量統計,看似沒有暴增,難道絕育率已經達標?回置後一下子就自然死亡? 顯然不是,多半是民間收容變成假同伴動物,其他要嘛離開了統計地理範圍(統計範圍不含野犬),要嘛就還是死在外面的困難環境了。 15 萬隻狗,並未呈現其間的生死汰換。
各種證據顯示,野生動物受遊蕩犬貓侵擾,確實相當嚴重。
輿論近年才比較關心這個問題,但有點演變成對立。 零撲殺前動保團體的社運舉辦過犬貓的祭靈法會,這兩年保育團體則辦過野生動物告別式。 兩者並沒有衝突才對,但民眾若還有對犬貓的濫情認知,便無法消化或正視野生動物的困境。
在和解之前,零撲殺都持續是縱容犬貓危害野生動物的既有肇因之一。
TNR 的利弊與限制政府早就明白,零撲殺對於推進「正確的 TNR」實際行動有幫助,不可否認。
然而 TNR 有效,並不代表只做 TNR 最為有效或已經足夠。 動保團體占據話語權,一定程度得益於零撲殺限制,在大眾溝通中利用這種不公平做偏頗宣傳,是不正義的。
從 12 天變成 3000 天、30000 天,就好像沒有時間壓力了。
從受管理的犬貓變成流浪動物、野化動物,就不是我的責任了。
把犬貓換成野生動物,就不知道怎麼關心了。
1995 年台灣最早的大規模 TNR 目的是「終生的照顧」,然而多年後更加看清問題,目標會變成「高強度絕育」「終結流浪」。
去年 4 月餵食團體抗議台北市公園禁餵,提出愛媽將餵食由都市移到河濱,改善了都市浪犬問題。 但回頭看,從都市中驅逐出去就是改善了都市的狀況。 再往後看,餵食團體提出禁餵會造成的危害,一年後都沒有發生,整體而言改善了。
只抓著眼前的 TNR 和餵食不放,是短視造成的瓶頸。
對浪犬最好的狀態,就是完全沒有遊蕩犬,自然不需要一天到晚救援,也不需要談領養代替購買、絕育代替撲殺。 只要在合乎情理的範圍達成這個目標就可以了。
不一定要否定當年的政策,甚至可以說零撲殺「已經成功了」,公立收容所、TNR、民眾動保意識,早就改善了。
然而零撲殺也已過時,反而變成障礙。 多少政府新聞稿提到「囿於零撲殺政策」類似的句子了?
時空背景不同,調整一時的激進政策是必須做的事。 不一定要恢復十二夜,試想七七四十九夜、300 夜,或讓各地自行治理。 並非死神一般啟動壽命倒數,而是恢復應有的彈性選項。 也許就能解放疲於奔命的台南市,解放石虎所在的生態敏感區,當浪犬問題改善,所有的動物問題都能獲得更多資源。
現在開放宰殺,跟 10 年前、20 年前,或 80 年代立法前「撲殺」的想像,已經是不同的事。
在零撲殺的目標之下,開放健康個體宰殺。
從小寫字歪醜的我,竟然也有自己做字型的一天。
檔案 620 bytes,只有一個字符(glyph),U+0020
"space" 空白。
這個字我寫得不差吧……
用途是為了網頁排版:在「等寬數字」和空白、中日韓文字混合出現時,讓空白得以被單獨調整大小。
前提是你本來就會在中英文之間「手動加入空白」,如果是不加派就不能用了。
基於 CSS font-family
的 fallback 機制,這個字型「只會」套用在空白上。而因為造字時把它做得比較窄,呈現起來就會比 monospace 小一點而比較順眼。
配合 @font-face
,還可以用 size-adjust
去微調它的寬度。
CSS 使用例:
:root {
--font-space: 'BootleqSpace';
}
@font-face {
font-family: 'BootleqSpace';
src: url('/assets/BootleqSpace.woff2') format('woff2');
font-display: swap;
/* 縮放 50% 與配套微調 */
size-adjust: 50%;
ascent-override: 170%;
/* 縮放 450% 與配套微調 */
size-adjust: 450%;
ascent-override: 27.5%;
descent-override: 12%;
}
.font-mixed {
font-family: var(--font-space), 'Some monospace font', 'Noto Sans TC', sans-serif;
}
目前版本 BootleqSpace.woff2
放在 feeders-charts 專案 2025-02-11 的 commit 中,字型授權是 Public Domain,可隨意使用
→
https://github.com/bootleq/feeders-charts/commit/5776c04a44
另外,如果只是想快速將字型「subset」切成只含某些字元,可以用 pyftsubset 這個工具即可。
感謝提供~自動重新整理真的慘
神奇的解法!
取得BlogId >> data:blog.blogId
不妙,我也沒留底了
大大
檔案已失聯,跪求檔案
現在 Apple Music 幾乎都找的到。
https://itun.es/tw/JeB9o
'96 年在泰國工作接觸到 carabao, 隔年亞洲金融風暴泰國重傷,大街小巷都在唱 made in Thailand 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