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穿方服

首頁

聲明:現實中不認識,僅客觀收集資料,請留意片面之詞

陽明山大魔王級餵養人鄭秀琴,2005 年搬到竹子湖路,隔年開始救助流浪狗,自費送醫、植晶片。 十年後多達百隻狗,包括藏獒、黃金獵犬、古代牧羊犬、德國狼犬等純種犬。

小屋周邊種植草木,路旁廢棄物整成花圃,大門掛「羊明山」名牌,門號 112。

具體位置是 108 公車鞍部站,小觀音山登山路線入口鐵柵門旁街景

因狗群遊蕩,陽管處長期受民眾投訴,2009 開始透過各種法律輔導,但都沒用,終於在 2017 年底以「竊占國土」等理由,聯同動保處、保七大批警力,強制拆除地上物。

拆除後,阿罵在山上無家,但不肯離開,睡帳篷、報廢巴士等,堆物資繼續養狗(仍有數十隻狗沒被帶走)。

算到今年(2024)已餵狗 19 年、駐紮 7 年,阿罵已 95 歲。


目錄

  1. 阿罵的特色
  2. 阿罵時間線
  3. 選摘(我沒貼圖,這裡收一些照片連結提供畫面)
  4. 動保野保波瀾

阿罵的特色

  • 國文能力很好,有學識
  • 高尊嚴,不乞討,說又沒人拿槍逼她養狗;拆除事件鬧大時,請大家不要發露宿照片
  • 語氣惡毒,有時很好笑
  • 對抗公權力
  • 光明正大,什麼動向都丟上網,無辜路人常被蒐證公開
  • 民眾、動保蟑螂、愛心人士都在那邊棄養,阿罵不會全收(但還是會餵食)。有主動救援、抓紮、送養
  • 很固執,某程度會偏離現實,本篇內容也別盡信

阿罵時間線

1999
隻身搬進鞍部氣象站附近,兒女認養雪納瑞、米格魯跟阿罵作伴(69 歲)。
註:依臉書揭露年齡是 58 歲,但據報導、部分貼文自述及狀函等,可推論 +11 才是真實年紀。
2005-05-28
搬進北投區竹子湖路 112 號(75 歲)。
2006
開始救助棄養、受傷的流浪狗,自費送醫,並植晶片。
2009
陽管處開始以「竊占國土」等各種辦法對付阿罵。
2009-06-19
阿罵部落格《我的地盤---羊明山》第一篇文章〈大屯山與遊客〉。

Profile「我是養大型流浪犬的人」,至 2012 元旦最後一篇〈羊明山是快樂幸福家族〉停更。
內容多為記錄生活,也有違建糾紛的記錄,例如 〈羊明山狗窩是違建一〉。

前後應該也有用無名小站《yms112的網路日誌》,但已失連(web archive),有些內容和留言應該就遺失了,例如這篇〈無國法陽明山管理處-1〉可窺見網友討論。

其他足跡。

2009-12-26
公務背景人士找人挖掘土石,挖到阿罵家牆角,阿罵向警察隊報案,稱被吃案。之後陸續發生各種糾紛,阿罵角度覺得被針對、被整。

阿罵的主張:112 號的車庫被偽造文書改成 112 之 1 領取百萬補償金,挖土一層樓深(土質好,價值高)回填廢棄物,還告 112 違反水土保持法,判 4 個月罰款 12 萬,也已繳錢。

2011-06-01
正式購得建物,每年也有繳交「不當得利」。
2011-12-25
臉書第一篇貼文,帳號是 Yms Cheng(鄭羊明山)yms.cheng
另有兩個帳號 Cheng Yms(鄭羊明山)cheng.yms.9 和 Cheng Yms cheng.yms,還有一個本名帳號(後述)。
2015-11-22
媒體專訪《用心生活》86 歲鄭秀琴山中奇緣 獨養百個毛小孩(自由時報電子報)、
《用心生活》採訪側記 鄭秀琴人生晚期 學上臉書記錄狗兒子
註:阿罵勘誤,文中野薑花是芋頭花才對,且被剷地前,數年都開 12 朵。
2017-01-21
鄭秀琴」臉書第一篇貼文。
2017-02-28
(阿罵視角)赤慶法王帶來大批動保蟑螂和流浪記者,說十幾個狗場能續養,房子和狗都歸他處理。
「我說如果簽名那我今晚就會死了」
Cheng Yms - 2017,2,28日,刺慶喇嘛... | Facebook
註:阿罵和法王原本就見過面,稱 2008 就叫法王小鄭
2017-12-25
(88 歲)
強制「拆屋還地」剷平阿罵住的房屋,狗則吹箭捕捉,發包民間協會代養 3 個月。
拆除費用 43 萬、收容費用 281 萬,將跟阿罵追討。

屋內財產可能也有損失,兩年後阿罵仍表示千萬名畫、古董至今未還。

拆除後阿罵露宿了很多天,後來找到住廢棄巴士的方法,但也屢屢被處理掉。

拆除時引起廣泛關心,有人上山支援,搜尋相關日期可找到記錄,略摘:

得標廠商「台灣流浪動物希望協會」相關:


公家機關的說明:

2020-05-19
陽管處、動保處、保七再度聯合,強制移除財產,查封住宿巴士,收容犬隻。

Yms Cheng - 被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張順發,... | Facebook

阿罵控訴這次搶得很徹底,從巴士拖人出來、警力壓制不給拍照(以保護為由)、只給她從隙縫拍照、讓她淋雨等。
鄭秀琴 - 交通部人員說,這中巴... | Facebook

之後大概就是持續鬥法,陸續也還有大批人馬圍剿,移除小巴、捕犬等。
2020-09-09 中巴被拖吊;不能放牠,放牠就是違法囉
2020-11-12 稱有被推撞受傷、讓人狗淋雨 6、7 小時


很長一段時間,阿罵都在鐵柵門旁,搭建簡陋住所,帆布蓋著,堆放飲水飼料,就和狗在一起。

那邊正好是小觀音山登山路線出入口,登山社群經常有人發照片批評,甚至陽管處還另外規劃替代路線,位置在鞍部停車場旁邊草叢的小洞。

申請爬小觀音山的山友,經過時也會被阿罵錄影,威嚇管制區不得闖入(確實是生態保護區),經常上傳不收登山杖的「畜生」「人渣渣」畫面。

陽管處一名配合人員經常上阿罵鏡頭,被稱為「黃鼠狼」,誘捕犬隻被稱為「偷狗」,一年捕「幾十隻」。

2024-05-01
違反水土保持法遭判 6 個月。

2020 調查阿罵於拆除後「再度」占用,判決成立,可易科罰金每日 1,000 元。
老婦濫墾陽明山國有地蓋狗場 違水土保持法遭判6月 | 社會 | 中央社 CNA
法院「參酌鄭婦智識程度為國小肄業,且仰賴老人年金維生」。

2024-06-08
六月初又有一波強力移除,月底已經整圈用圍籬阻擋,架監視器,很難再堆東西,也警告他人不要再協助。

國家公園公告: 陽管處呼籲民眾勿協助他人占用國有土地及餵食國家公園內犬隻

2024-08-02 陽管處臉書說明
陽明山國家公園 - 【有關鞍部氣象站附近犬隻處理情形】... | Facebook
7/15、7/17、7/23、8/15、8/29 多次誘捕,持續針對阿罵棄養(未於期限領回)、未鍊繩、肆意餵食遊蕩動物等行為開罰。

鄭秀琴 - 跳蚤,小鬼,小虎,苛雞 不知又帶去那裡丟棄? | Facebook

小觀音山生態保護區戰備道入口處美化圍籬。

2024-10 圍籬噴漆「112 号」的景象,照片
(阿罵跟黃鼠狼對話中有承認是自己噴的)

現在
阿罵臉書 10/19 變成無法查看的狀態,也可能不設公開了,不確定。
10/22:原來是帳號被 FB 偵測遭盜用而先鎖定,已恢復

選摘


動保野保波瀾

  • 2020-12-10 哇!是阿嬤養的豬?侵佔陽明山國有地的餵養爭議 - 窩窩|專注為動物發聲的獨立媒體
  • 談到餵養爭議,經常提及陽明山上有一個餵養人,十幾二十人每天堵他,用盡各種方法,掌握時間勸導,完全沒用,即使具有保七權力也沒用,以此作為「禁餵」無法執行的理據。
    例:20221228 犬隻族群管理公共政策討論協作會議中,北市動保處救援隊長提及 (2:49:00) 一個陽明山餵養人(不一定指阿罵),農委會技正也補充強調 (2:54:27) 陽明山執行單位是保七。

先放縮圖,再放互動圖表。

全國遊蕩犬估計數量圖表 PNG

下表是用 ECharts 做的,附公開網址歡迎轉載,附原始碼參考。可以用右上角的 按鈕只看 2004 以後資料,避開第一年 666 破格高;按 則是從 2014 開始,剛好是近十年的狀況。


原始資料來自農業部「全國遊蕩犬隻估計數量調查」等,摘要如下

民國 年分 遊蕩犬數 收容 認領 認領率 人道處理 處理率 所內死亡 所內率
881999 666,594 78,686 5,881 7.47% 70,231 89.25%    
892000   65,636 9,700 14.78% 48,043 73.20%    
902001   63,114 10,553 16.72% 37,952 60.13%    
912002   67,025 12,179 18.17% 42,223 63.00%    
922003   78,716 15,816 20.09% 53,652 68.16%    
932004 179,460 85,512 15,347 17.95% 60,249 70.46%    
942005   93,212 14,244 15.28% 68,002 72.95%    
952006   109,394 16,391 14.98% 82,887 75.77%    
962007   124,445 19,348 15.55% 92,107 74.01%    
972008   120,337 16,573 13.77% 84,854 70.51%    
982009 84,891 127,703 17,536 13.73% 93,342 73.09%    
992010   117,676 20,657 17.55% 74,422 63.24%    
1002011   112,206 22,741 20.27% 64,922 57.86%    
1012012   111,029 31,684 28.54% 55,398 49.90%    
1022013   113,041 46,160 40.83% 45,672 40.40%    
1032014   94,741 54,743 57.78% 25,057 26.45% 12,653 13.36%
1042015 128,473 79,251 55,694 70.28% 10,892 13.74% 8,636 10.90%
1052016   64,276 48,119 74.86% 7,960 12.38% 6,026 9.38%
1062017   43,438 35,835 82.50% 763 1.76% 3,677 8.46%
1072018 146,773 39,626 27,237 68.74% 174 0.44% 2,543 6.42%
1082019   48,164 30,501 63.33% 153 0.32% 3307 6.87%
1092020 155,869 46,830 26,751 57.12% 91 0.19% 2536 5.42%
1102021   32,388 22,286 68.81% 82 0.25% 2,127 6.57%
1112022 159,697 32,600 21,360 65.52% 136 0.42% 2,405 7.38%
1122023   32,646 19,537 59.85% 469 1.44% 2,039 6.25%

也放一份完整試算表(含家犬數等資料)在 google docs 方便存取,歡迎給建議。


目錄

  1. 統計方式不固定,拉低參考性
  2. 統計範圍不含野犬
  3. 零安樂後數量不減反增
  4. 撲殺沒有用,TNR 沒有用,動保政策影響有限
  5. 解讀:食物來源的重要性
  6. 資料來源詳情

統計方式不固定,拉低參考性

2015 前後數字要分開看

浪犬數量原本是每五年統計一次,然而 2015 大改統計方式,且變成兩年做一次。 參考 2017 監察院調查報告 106 財調 0006(簡稚澄事件相關),雖然當年調查流浪狗顯著增加(1.5 倍),但是

依據農委會查復表示,各次調查流浪狗數(103年明確定義用詞為遊蕩街狗)為根據抽樣統計之估計值,非絕對值,四次調查均依照世界衛生組織(WHO,1993)出版之方法進行,前三次調查範圍以住宅區為採樣標的,每直轄市、縣(市)政府平均分配3個採樣點(除嘉義市為2個採樣點)進行,103至104年調查則修改擴大採樣範圍,除原有住宅區外,另增加市場、公園、商業區、工業區及農業區,以六大地理特徵為採樣範圍,並改以人口數量比例進行區域採樣數分配,調查犬隻明確定義以「遊蕩街狗 (Roaming street dog)」,另獨立群聚山區與人類日常生活較少發生關係之狗群,按上述「狗族群管理指南」之分類係列屬野犬(feral dogs),不屬調查對象及範圍

所以數字不能直接和過去比較,很難說狗增減多少。

2022 年監察院調查報告(111 財調 0025 - 田秋堇)也有批評:

農委會對於遊蕩犬隻數量所採用的調查設計及方法屢次更改,致所得之數據尚難以為政策與管理參酌之依據

其中提到除了前述 2015 變更,2018 零撲殺後的首次調查也有改設計,2020 起則改由成大統計系執行。

可以進去看農委會解釋,2020 之前確實一再調整,目的是更貼近真實或更省資源。


統計範圍不含野犬

(此處野犬是指 feral dog,不依賴人類主動提供的食物和其他資源。同一隻狗可能從遊蕩變成野犬,並非天生的屬性)

無論新舊方法都要留意一下範圍,前三次統計是委託台大獸醫系費昌勇教授調查「家犬和流浪犬」數量,流浪犬是用實際田野拍照調查,偏遠地區、山區不調查。 另外放養或有人固定餵養似乎也不算:2009/8/11 聯合報

北縣動物疾病防治所長蔡宗益說,費教授調查的流浪狗以街廓為範圍,不過送交收容所、被戴上頸圈及有人定點餵養的狗,並未納入流浪狗計算。

2015 後的統計仍排除野犬,其實台灣一般所見並不是野犬族群,都是有人餵的,而根據自動相機調查研究報告,遊蕩犬貓已大量入侵中海拔山林(原始林等),數量可參考報告內容(整體變化不顯著)。


零安樂後數量不減反增

數字確實逐年上升。

動保團體、媒體、政府等方面大致都承認數量增加。 以下舉出相對反面的看法:

第一年的情況,農委會在 106 財調 0032(動保政策檢討)中解釋若用舊的模式,全國數量其實是減少的:

另於該次調查中,若以前3次調查相同區位(住宅區樣本)為條件下所推估之全國遊蕩街狗數則為73,115隻,較98年度(84,891頭)減少約13.8%

2021 年農委會自評 6.19% (9,096隻) 是微幅增加,統計上無顯著差距,政策應有發揮抑制遊蕩犬族群大量擴增效果。

另一角度是城鄉差距,資源充足的縣市比較有條件減量。 例如台南市 2015 就已經零撲殺,也有減量成績; 執行絕育的民間團體也有提出減量數字,例如相信動物年報顯示(北北基桃)收容所幼犬入所數逐年下降。


撲殺沒有用,TNR 沒有用,動保政策影響有限

「零撲殺」是一個分隔線,2015 年二月公告,緩衝兩年,2017 年正式實施。 有些人會說那之前都沒解決問題,可見「撲殺」沒有用; 也有人說那之後數量也繼續增加,可見 TNR 沒有用。

早就沒有類似綠鬣蜥處理的獵殺

首先釐清「零撲殺」其實講的是以控制數量為由的「收容所宰殺」,和一般處理危害物種的方式不同。

台灣在日治時期、戒嚴時期有實施過殘忍撲殺(含毒殺、當街殺),是成功控制狂犬病的手段之一。
但以農業部統計數字討論的「撲殺」,和這些撲殺完全不同。

任何減量工具,強度不夠都沒有用

對抗生物的難關是繁殖,只要減量抵不過繁殖,就是白費力氣。

宰殺其實是消化收容所內的狗,那怎麼能減量?其實又回到「捕犬」入所的強度上。

在第一期統計的前一年公布了《動保法》,人們早已意識到「殘忍捕犬」問題而對捕捉有敵意,80 年代(民國 7x 年)縣市政府就表示捕犬效率追不上繁殖,且多半只能抓到乖乖狗; 1998 台北市就宣告不主動捕犬; 2010 農委會表示流浪狗總數已達「可與人類共存」水準,政策傾向「不主動捕捉」

以上雖不見得有立刻落實,但其實「捕犬」強度早就非常低,可想而知只要有母犬在外,數量很快就恢復,TNR 也一樣,即使換掉後續處置「以結紮代替撲殺」也不會改善。

零撲殺後的末端政策就是走向絕育回置,但卡在實際執行能量,問題一直是強度不夠,而不是單一工具「沒有用」。

重大政策、事件對數量影響有限

列出一些「感覺」會有影響的事件:

  1. 2008-01-16 動保法明定捕捉動物不可使用殘忍方式
  2. 2010-01-27 動保法修法,安樂死倒數 7 天改為 12 天(十二夜)、業者必須先植晶片才可買賣
  3. 2013-11-29 十二夜 電影上映
  4. 2015-02-04 宣告零撲殺(緩衝期兩年)、寵物強制植晶片與絕育
  5. 2016 四月發生嘉義收容所運狗集體熱死、五月發生簡稚澄死諫事件
  6. 2017-02-01 零撲殺政策上路
  7. 2019-07-18 農委會督促縣市政府加速管控遊蕩犬熱區「遊蕩犬管控精進策略」啟動

觀察圖表,數字轉折發生在 2009、2013 和 2015,但都是收容所相關數字,尤其零安樂後「人道處理」真的就趨近於零; 至於遊蕩犬總數,即使拉長眼光來看,也只是緩緩上升而沒有特殊變化。


解讀:食物來源的重要性

在政策施行不力的狀況下,流浪狗數量到底受什麼影響?

首波跳樓可能是綜合因素,加上官方、民間剛開始長知識的新手紅利

1999 ~ 2006 的大幅下降,或許可參考家犬數量持續下降,另類寵物成為新歡(農業部全球資訊網)

費昌勇教授相關 2005 報導

該報告指出流浪狗減少的原因,應與全國總狗數快速下降、民眾飼養寵物觀念改變、鼓勵犬隻絕育及適度持續捕捉有關

2006 報導:(台北市)

截至去年底,全市家犬總數約是14萬2,800隻,比去年少了2萬隻左右;養狗戶比率也降至12%,創下七年來最低。
研究顯示,飼主對是否養寵物會更加慎重,更有責任感,對寵物更尊重,是家犬數持續下降的主因。 也可從92年至94年家犬的平均年齡從4.6、5.4、6.5歲可得到佐證。

之後的減量主因是食源

捕犬時代,2009 台北縣人口成長,五年間流浪狗數量卻下降 85%,農業局長表示主因是垃圾不落地、減少食源所致。 同前述報導 2009/8/11 聯合報

農業局長蔡光榮說,狗口應與人口成長呈等比,北縣街頭流浪狗持續減少,主因是縣府結合鄉鎮市推動垃圾不落地,減少流浪狗食源加上持續宣導絕育、認養代替購買、捕捉收容等多管齊下策略奏效。

註:垃圾不落地最早 1994 年七月就在台北縣永和市實施,台北市則在 1998 年開始。

動保法時代,監察院 2017 調查認為數量下降並非政策使然,而是因環境食源減少所致。 同前 106 財調 0032

遊蕩街狗儼然成為公共安全之隱憂,其數量調查結果雖有降低趨勢,惟其多係因環境食源減少所致,政策作為影響有限,其絕育率雖逐年緩步提升,但相對於犬隻繁殖速率則難收實質效益,淪為數字表象並招致公帑虛擲之訾議,農委會就遊蕩街狗管理作為顯欠積極,洵有未當。

其中監察院的判斷有參考農委會說法:

影響遊蕩街狗族群控制因素甚多,如環境、食源、民眾養犬態度、政府管控資源多寡、民間參與及支持程度等,族群數量主要限制因素為食物,且不是採行任何單一政策即可達流浪犬族群控制效果,該會進一步表示,犬隻族群數量主要限制因素為食物

以及學者說法:

再據本院諮詢學者提供資料:「流浪動物數目是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(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,簡稱OIE)陸生動物法規所述之承載力原理 (carrying capacity)控制,該原理是說:在任何一個區域流浪動物之數目是由當地野外之食物量決定。農委會調查發現流浪狗總數逐年降低,主因是養豬廚餘回收,造成社區流浪動物食物減少以致大批餓死所致(承載力降低)。故若要降低流浪動物,只要繼續加強收集廚餘,不使之流入社區,流浪動物總數將會繼續下降。但這種『 餓死』 政策殘忍,應從上游之家狗絕育做起。」

零撲殺時代,各種末端措施也離不開食源。

(2019) 台灣流浪動物救援協會理事長阮苓綝,在公視 我們的島 #幫浪浪找工作:「會原放的地方就是有人餵養,才會原放,不可能原放到沒有人的地方」

我們所謂的結紮原放是
牠從哪裡抓的,就哪裡放回去,因為有人在那裡餵養

(2021) 相信動物六年年報「山上沒有一堆狗」,說明狗依附人的事實:

破除迷思 ① 山上沒有一堆狗
一般人容易想像山上有很多野狗,但實際上,深山裡人煙稀少的地方,狗也少。如:烏來、石碇、坪林深山。

(2023) 十二夜導演 Raye 表示狗是強制共生的動物,大意沒有人就不會有狗。《十二夜2》映後座談 導演:製造與解決問題的都是人類

「沒有人煙的地方,就沒有狗。」導演Raye談論到,狗是一種強制共生性的動物,只要看到了一隻流浪狗,就代表附近一定有人類活動,而受到餵食與親近的流浪狗也早就失去了在大自然獨立生存的能力。

食源從何而來?是不可改變的嗎?減量工作必須依賴固定食源嗎?

可能因「餓死」概念讓社會不太敢談這個問題,或刻意先不面對,但這是逃避核心問題的行為。 如果台灣現狀就是做不好源頭管理,也消不了末端堆積,或從台灣擴大到一切「人類管領強度不夠」的地方,流浪其實就是食源的反映。


資料來源詳情

  • 遊蕩犬數目來自農業部「動物保護資訊網」調查,但不知為何沒有 88 年資料,所以只好參考農業部歷來的公開引用,例如 89 年 2 月改善流浪犬處理措施、89 年 8 月寵物業管理辦法之制定與推動
  • 家犬數目也來自動保資訊網,在同網頁的「家犬、家貓數量調查」子分頁。
  • 收容所相關數字(收容、人道處理等)也來自動保資訊網,在公立動物收容所統計,有公布 97 ~ 113 年資料。 97 年之前的資料找不到,所以先用 2020 年台灣之心 HOTAC「台灣的流浪犬貓從何而來?」整理的數字,其資料來源為「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-統計年報」。
    此外動社的「從生命到垃圾」網站也有 2009 整理的資料,應該是多年電訪、田調取得的,數字略有不同。 目前網站連不上,但稍作考古應該是在『施政及「全台流浪犬、貓留置收容狀況」調查分析報告』的附錄:動物保護法 12 年 台灣流浪犬貓 捕捉、收容、留置調查報告「摘要」。
  • 收容所資料「比率」部分是用實際計算的值,而不是直接用官方文件中的數字,因為經過比對,兩邊只差在四捨五入,有幾年人道處理會變成 0,所以選擇用計算值以減少失真。
  • 未採用,但犬隻數量有另一版稍微不同的數字,出自監察院 106 財調 0032 中的農委會調查「推估數」:
    - 88 年,全國流浪犬總數為 61 萬 3,959 隻,平均 2.79 隻/百人 - 93 年,全國流浪犬總數為 12 萬 0,476 隻,平均 0.53 隻/百人 - 98 年,全國流浪犬總數為 8 萬 6,244 隻,平均 0.37 隻/百人 - 103 至 104 年間,街狗數為 12 萬 8,472 隻,平均 0.548 隻/百人(擴大採樣範圍)
  • 2022 的遊蕩犬數,在 2023 年五月曾經傳出「18 萬」的數字,是來自農委會在立法院 5/10 會議中提及,剛做完的去年統計數字,但隨後 5/12 農委會正式發新聞稿時,就修正為新的數字了。
  • 「人口數」和「每百人犬隻數」是取犬隻相關調查內容附的資料,其實和戶政司的人口統計有些落差,這邊暫時沒有嘗試校正。

掃碼借車有時會遇到錯誤 E60001,連續跳出對話框而無法操作,重開 app 也沒用。

官網也查不到這個錯誤。

解法就是不要解,按快一點,在跳錯誤之前打完驗證碼。

惱人的自動重整

在 Facebook 首頁(動態消息),如果離開分頁或閒置一段時間再回來,就有機會碰到自動重新整理,會把原本牆上的東西全部消掉。

動態消息會出現什麼內容是 Facebook 決定的,也沒有順序,所以一旦重刷就很難找回原本在看的文章,至少必須先看它推給你的垃圾。

參考 reddit 討論 How do I turn off auto-refresh on my feed when I click out of my Facebook tab? : r/facebook 有提到一個對策,就是裝 Always Active Window 瀏覽器擴充,讓網頁「偵測 inactive」的各種機制無效。 實測確實有用,不過產品本身不盡完善,例如無法調整開關時機(例如只對 Facebook 開啟),副作用不小。

旁門左道 user script

爬了網頁原始碼,發現某個內部細節可以利用,實測一陣子有效,就放出來記錄。
不過臉書隨時改版就可能壞掉,能撐一天是一天。

Script 放在 Greasy Fork → Facebook 不要自動重新整理
原始碼也有放在 Github

萬一壞掉時的例外處理,會出現如下畫面(網頁左下角的提示框)

例外處理畫面,版本 1.0.0

臉書各種激怒人 UI

Facebook 故意的吧,為了營業目標,讓使用者痛苦也無所謂。

  • 留言被過濾,無法預設顯示「所有留言」

    留言點開時,預設會是「最相關」排序,也就是會被過濾而看不到所有留言。

    介面還會顯示

    你選擇了「最相關」,因此系統可能已過濾掉部分留言。
    不是啊,根本沒得選擇啊!

    留言點開時,顯示已選擇「最相關」所以被過濾 甚至有時明明有 N 則留言,點開卻顯示 0 則

    使用者無法調整,只能每篇文章點開後,再手動改成「所有留言」。

    這樣做 Facebook 可以控制留言的可見性,而每次有人點「所有留言」時,也能拿這些回饋了解使用者行為。

    已知有一些 user script 解方,例如 FB全部留言小幫手FB 預設使用所有留言,基本上都要偵測頁面出現「最相關」之類字眼,再模擬點選「所有留言」的動作。 因為某種「維護起來太苦了」的感受,我目前是沒有使用的。

  • Reels(短影片)沒有控制元件

    短影片沒有進度條可以拉,只能從頭看到完。

    短影音的服務基本上都是這樣,本來就不是要給人方便取得資訊。 對策就是不要看,然而 Facebook 硬推的東西,使用者是無法拒絕的。

    清理垃圾內容的武器,目前看起來比較厲害的是 zbluebugz/facebook-clean-my-feeds,實作也是辛苦地剖析網頁,所以我也還沒嘗試。

    目前只有簡單用 UserCSS 擋一些東西而已:

    @-moz-document domain("www.facebook.com") {
      /* Reels(連續短片和短片)不要顯示(只隱藏內容,標題關不了) */
      div[aria-label='連續短片'][role='region'] {
        outline: 3px solid red;
        display: none;
      }
    
      div[aria-label='限時動態'] {
        display: none;
      }
    }
    

不動已久的 bug #120,滑鼠移到圖片連結時會出現預覽,但預覽衝出天外。

連結在畫面上部,圖片正常顯示 連結在畫面下部,圖片跑出螢幕

作為 workaround 可以用 UserCSS 將預覽圖 top 固定在 2vh 的位置。

@-moz-document url-prefix("https://term.ptt.cc/") {
  /* https://github.com/robertabcd/PttChrome/issues/120 */
  span[type='bbsrow'] + img[src] {
    top: 2vh !important;
  }
}

缺點是圖片垂直位置永遠固定,而不是原設計的跟隨滑鼠指標,在小圖片時會有差。


附現場 DOM 結構參考,可以在 Chrome DevTools 把 mouseout 事件關掉以便觀察。

預覽圖出現時的 DOM 結構

測試可以用 1400 × 900 的視窗,放一張 576 × 1280 的圖片重現。